为积极落实学校“AI赋能教育教学・提质课程技能培养”教研周系列活动部署要求,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10月22日下午,学院在406会议室进行“AI赋能思政课教学”说课展示。活动由副院长花卉主持,全体教师参会。
备课会上,来自五个教研室的教师代表围绕AI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合路径与育人实效,展开系统说课与深入交流,充分展现学院在“AI+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扎实探索与阶段成果。
新思想教研室运用AI工具系统梳理知识框架,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并借助跨时空对话、情景模拟等手段,使宏大叙事具象化、理论教学互动化,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与理论自信
德法教研室从学情分析、内容拓展、方式创新与实践赋能四个维度,系统阐释AI如何助力打造沉浸式、互动型思政课堂,特别是在VR红色场馆漫游、AI数字人对话等环节中强化价值引领。
概论教研室通过AI技术还原“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历史场景、推演“四渡赤水”战术决策,引导学生在具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精髓,实现史论结合、情理交融的教学升华。
国安教研室构建“课前、课中、课后”AI贯通的教学闭环,通过智能学情分析、打造“国安小智”智能体等方式,推动课程实现从理论掌握到行动自觉的育人目标。
形策教研室以《纪念抗战胜利 坚定民族信念》专题为例,构建“三阶递进”AI教学模式,从课前精准诊断学情,到课中AI图像生成与辩论互动,再到课后项目化实践,推动抗战精神从历史认知转化为青年信念与自觉行动。
副院长刘颖对各教研室展示的说课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她指出,AI技术赋能教育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全体教师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融入智慧教育浪潮。她强调,要在三个方面持续着力:一是注重积累,夯实数字素养根基;二是人人参与,形成全员投入、全程融合的良好氛围;三是处处运用,将AI工具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针对性与育人实效。
本次集体备课会有效激发了教师探索AI赋能思政课教学的热情与智慧,生动展现了学院三级备课制度的建设成效。近年来,学院持续完善集体备课机制。校级层面,依托“六个协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实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大中小学“手拉手”集体备课会,推动思政教育纵向衔接、循序渐进;院级层面,每月组织各教研室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促进教学内容横向贯通、资源共享;教研室层面,每周三下午开展课程内部备课会,围绕教学专题深入研讨,分专题、分章节梳理学生常见问题清单,推进有组织教研攻关。本学期以来,学院每周五下午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观看由教育部主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承办的“周末理论大讲堂”,持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