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集体备课会,围绕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展开深入学习研讨。校长杜兰晓为全体教师授课,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颖主持备课会。

校长杜兰晓以“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如何保障”为主线,系统阐释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路径。她指出,一要立足理论、实践、育人三个维度,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明确“为何融”;二要聚焦“显著优势”“总体目标”“重大部署”“治理效能”等核心内容,精准设计“融什么”;三要坚持系统融入与专题嵌入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感悟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线上平台与线下课堂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落实“怎么融”;四要强化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夯实组织支撑,解决“如何保障”问题。

杜兰晓强调,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生动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教学任务。思政课教师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制度与治理体系优势,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积极落实备课会内容,注重加强教学实践,努力提升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深度,把备课会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政课堂上落地生根、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