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网站!

首页 > 正文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作者:花卉时间:2022-10-14点击数: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职业院校拥有一支高水平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当前,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尚未形成,缺少优秀拔尖的团队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无法满足“教学做合一”的要求等方面问题,因此各学校要着力打造高素质团队带头人,培养思政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校教学工作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深入挖掘相关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彰显课程教学的育人作用,努力打造传统文化、行业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思政课程体系和第二课堂活动性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思政课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的骨干力量,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思政课教师的“双师”素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及内涵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虚拟教研室平台,力争实现“聚集名师,面向全国”“引领思政课程转型升级”“引领资源共建共享”“引领课堂翻转实践”的目标,为跨校思政课教师课程合作与交流、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与教学策略示范与推广、思政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跨校合作成果累积与展示、新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培训平台做出努力和贡献,形成一课带多校,多校带多群,共同发展的1+M+N模式(即1门课程,带动M所高校教师,使N名学生受益)。

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以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骨干为支柱,才能互补,高效协作配合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凝集起来的有效统一整体。

二、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尚未形成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20203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已投入实施。从创新型教学团队的评审标准来看,专兼职结合的团队结构,是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

但是从目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缺少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的思政教师。当下,思政课专任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校内其他岗位转岗过来,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的专任教师仍较少。从校内兼职教师来看,大多是各行政部门或辅导员兼任,他们的本职工作已经占去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更别提潜心研究教学;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更是尚未很好地融入学校的教学中,他们的待遇和地位上没有制度上的定义,只是在教学和各类项目建设上进行浅层次的参与,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兼职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带来的兼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是不利于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的构建的。

首先,由于兼职教师的不稳定,像思政课这种教学时间长的课程是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的。其次,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适应时间长,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最后,缺乏对兼职教师的考核,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思政课兼职教师的聘任上把关力度不够,兼职教师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去授课。

(二)缺少优秀拔尖的团队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

从国家创新型教学团队的评审标准来看,另一个特点是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专家型教师作为引领。

在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拔尖的团队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这类教师在职业院校教师中数量是很少的。要想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学科带头人或专家型教师,个人的天赋和卓越努力是基础条件。此外,还需要职业院校长期的、大力的投入和培养。这些人才不仅是教学的专家、名师,而且对思政课程的规律深有研究,能够承担校内大型思政类项目的申报、建设,承接对外服务项目等。一个学校的标志性成果和重大项目,往往都是这些人才的贡献。因此,这些人是职业院校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是各类职业院校最迫切需要的人力资源。

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院校还普遍缺少思政课拔尖人才,如何造就更多的优秀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是职业院校今后要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无法满足“教学做合一”的要求

目前,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还无法满足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1.新入职的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职业院校规模扩张的需要。

2010年以来,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教育伴随高等教育的扩招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虽然为了达到思政课教师1:350要求,职业院校从本科院校引进、招聘了大量硕士、博士,从行政、辅导员系列转岗了一大批教师,但是新教师素质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相去甚远,实践能力不足,需要学校长期的培养才能成长为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2.思政课教师教学做合一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对新入校学生开展教育的需要。

从学生角度来看,随着我国人口增速的放缓,适龄学生规模大幅度减少,职业院校的生源也受到很大影响,虽然利用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等方式获得了一部分生源的弥补,保障了自己的基本的生存需要,但是总体来说,生源素质并未实现很好的提升。面对这些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习惯差、综合素养提升空间较大的学生,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途径。这种方式,不仅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提高综合职业素养,但是这种方式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受学科背景、思政课属性等方面影响,很难实现“双师型”教师结构队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无法适应生源变化的要求。

3.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难以用思政价值引领专业案例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需求发生快速变化,同时各类产业在满足规模扩张的需要后,逐渐进入快速转型升级的新时期,要求也日新月异。这导致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绝不像普通学校思政课教师那样,经过讲座、专题学习和培训等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而是需要通过挂职锻炼、脱岗实践等形式参与到企业实际的生产中去,不断汲取专业案例教学的营养,提高个人对“链接专业”的适应性。

三、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的探索

(一)以师德为先导——围绕“四有”好教师标准打造高素质团队带头人

20193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提出,思政课教师应当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思政课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人,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是必备的要素,这是远比教学能力更重要的素质。职业院校应以国家出台的教师职业道德为基准,结合本校管理制度特点、开设专业特点,制订校本《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等类似标准,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贯彻到思政课教师培养和日常规范中,渗透到思政课教师日常行为中,打造高素质的学生引路人。

(二)以具备企业行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围绕职业院校教师标准打造面向思政课教师的新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019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随后出台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遴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通知》中,明确了组织团队教师专项培训,成建制、分批次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开展教改研究与实践。

思政课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也应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培养培训。随着经济社会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和理念应不断更新。要不断进行本学科、相关学科、高等教育理论、人文或自然科学以及教学方法或技能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到兄弟院校甚至是国外访学、进修或学术交流,以拓展知识面,提升理论素养、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三)以思政课程改革为驱动——围绕名师培养为核心打造高素质教学创新团队

从学校角度,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将成为今后教师队伍发展工作的重要任务。其中,团队负责人十分重要。应当以思政课程建设能力为引领,围绕课程带头人培养为核心开展。

思政课带头人应以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构建、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和深化科研及其应用为抓手,不断充实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的构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展开对该方案的学科性质、课程结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等分析和研究,以适应新课程方案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二是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是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跳出传统观念的限制,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拓展教学平台和领域,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比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多版式及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三是要深化科研及其应用。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前提。只有在科研上有所创新,才能在教学上不断创新。通过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科研项目的攻关和合作,凝炼科研的最新成果和核心观点,精心编写和修订教学资料,增强教学的前沿性和动态性,积极建设教学辅导资源库。通过科研交流、问题探讨和专题讲座,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帮助团队成员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日常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以大数据技术为管理手段——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般学校为做好教师发展工作,设立人事处负责教师招聘、职称评聘,而新教师培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具体实施、教师职后培训项目的策划、对外培训项目的策划等职能则分布在教务、科研、培训、对外交流合作等相关部门。虽然这种机构设置是根据学校管理的需要,便于分类和权责划分,但是也存在很多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是在综合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方面存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无法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提供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服务;无法将国家和学校的具体师资队伍要求细化到思政课教师身上,从而导致思政课教师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为了更好激发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学校应全方位的保障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顺利开展。

1.决策机制。在团队核心的带领下,按照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并根据分解目标对团队各成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团队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效进行。一是形成团队核心。以团队带头人为龙头,有针对性地发挥宏观规划、工作统筹和协调,可以使整个团队在团队带头人的影响下,敏锐地把握时代特征、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能够协调和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实现互补,推动整个教学团队由弱变强。二是建立团队建设信息平台,收集和整理团队建设过程中的情况和信息,以便及时对团队建设的运行状况做出基本的评价和适时合理的调整。

2.目标机制。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对照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制定团队建设的工作规划。一是要有团队建设总体目标。在力争建设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基础上,将团队建设目标落实到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和教改等各个方面去,为团队建设提供强力牵动。二是确立阶段性目标。制定操作性强的阶段性建设目标,使团队成员都能主动参与其中,形成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工作合力。

3.保障机制。为保障团队建设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和各种计划落到实处,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措施,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诸方面为团队建设工作予以保障。只有通过制度保障、政策保障、资金和物质保障,教学团队建设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其运行机制才能更健全,运行管理才能更顺畅,在教学、科研和教改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团队建设目标。

4.激励机制。通过制定政策,对团队成员的工作予以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落实对教师的激励政策,对在团队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要给予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在工作安排、职称和生活等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二是根据团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团队成员绩效和团队总体绩效,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指标体系。

5.评价机制。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要求,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团队建设的实际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收集其建设效果方面的信息,并科学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与调控。根据团队建设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可操作的团队建设工作的预期目标、观测点、过程监管和结果评价等环节,形成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有前瞻意识,要了解、掌握、研究和解决团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增强团队建设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唐丽.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DOI:10.27245/d.cnki.gnjsu.2021.000045.

[2]黄滟.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论析——评《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与行为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1):259.

[3]邓小华,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07):41-46.

Copyright © 2019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39127-1号